深圳文博會丨去九宮格會議“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到底有哪些“第一”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文化產品加速“出圈” 深圳文博會活力觀察

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今日(5月27日)落幕。這場為期5天的文博盛宴吸引了超12萬件文化產品和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現場展示、交易。國風國潮元素遍地開花、科技賦能文化產業新賽道、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大、交易功能與渠道再拓展……深圳文博會向人們展現著“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活力與魅力。

創意傳承 自信表達

國風國潮元素遍地開花

這幾年,國風國潮熱度不減。文博會上,國風國潮元素亦是遍地開花。觀眾在不同展館里既能看到許多國家級非遺項目、非遺文化衍生品,也能感受到傳統文化及東方美學借助現代理念轉化來的國潮新風向。

5月23日,觀眾在文博會湖南展區了解展出的浯溪碑林數字修復項目。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在本屆文博會的熱門打卡點浙江館,小百花越劇院青年演員陳麗君和李云霄身穿紅白戲服亮相,表演越劇《梁祝》選段,現場觀眾人頭攢動,掌聲不斷。

走進湖北館,觀眾就能聽見悅耳的《長江之歌》,這是由曾侯乙編鐘的復制件和長江鋼琴這兩件來自湖北的樂器共同演奏的跨越千年的“鐘琴和鳴”之聲。

漫步“非遺·老字號·工藝美術展”展館,書法、繪畫、剪紙藝術與現代設計理念交融,傳統工藝品經過創新小樹屋包裝,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非遺展區內,觀眾們駐足欣賞那些承載著歷史記憶的手工藝術品,感受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

油畫、水墨、雕塑、書法篆刻……春聯福袋、“國潮”盲盒、古風主題集市……“藝術·設計·國潮展”展館內富含中國元素的潮牌服飾、國潮數碼、創意文具等展品琳瑯滿目,體現了傳統與時尚的巧妙融合。

在本屆文博會特設的“文創中國”專題展區,來自故宮文創、北京工美造辦、景德鈺青、字在、學古等頗具代表性文創機構的300余件文創產品展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最新成果。登上2024央視春晚、在海內外“叫好”又“叫座”、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的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再次成為文博會上的“頂流”。

科技賦能文化產業新賽道

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前景廣闊

科技感為本屆文博會增色不少。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等帶有前沿科技元素的產品刷新了觀眾的認知。

文博會展示的AI畫框(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當你對著大屏幕提問“請推薦西安三日游的路線”,屏幕里的數字虛擬人“李白”侃侃而談、文采飛揚,創作了一首五言律詩來回答問題。

這是科技創新賦能未來文化生活的小小縮影。騰訊混元大模型用于新聞采寫制作、云天勵飛“云天天書”大模型規劃文化消費路線……在本屆文博會上,廣東綜合展區設置了專門的“大模型產業應用廳”,展出了多個具有代小班教學表性的場景和產品,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催生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撬動文化產業新變革。

新能源汽車開進文化產業的展會,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一邊坐車一邊用大屏看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汽車智能化持續升級,汽車與人的交互不斷增加。操作系統、車載光學產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廣泛應用,為汽車行業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文化產品承載展示平臺,并助力打造文旅新場景。

當前,低空經濟方興未艾,億航智能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也出現在本屆文博會現場。這款八軸十六槳的“飛機”,能夠實現預設航線的載人無人駕駛飛行,做到智能導航、精準起降。這樣的科技感吸引了不少景區經營者現場咨詢交流,希望這樣的航空器能夠盡快投入景區運營,給游客帶來全新體驗,也給景區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開放交流 共謀發展

文博會國際“朋友圈”持續擴展

行走文博會,觀眾感受到更足的國際范兒。參展國家和地區由50個增加至60個;參觀、參展、采購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08個;國際展區面積從上屆3000平方米擴大至本屆2萬平方米;海外采購商人數由2萬名增加至3萬名……文博會的國際“朋友圈”正不斷擴大。

5月24日在文博會汕頭展區拍攝的英歌舞機器人表演。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本屆文博會首次設立國際文化貿易展。俄羅斯美術家協會、英國愛丁堡商會、日本熊本縣工藝館、西班牙貿易協會參展。德國法蘭克福書展遠渡重洋,攜特色圖書首次亮相文博會。通過線上同步展覽方式,打破地理界限,文博會讓全世界的文化愛好者都能參與到這場文化盛宴中來。

尼泊爾珠寶商、香格里拉手工藝品公司創始人蘭姆·紐潘是文博會的“老朋友”。2019年開始,他就帶著尼泊爾的青金石和紫水晶來文博會尋找市場和合作伙伴。在國際文化貿易展廳,紐潘熱情地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微信好友。在文博會上,他不僅找到了來自中國的批發商和馬來西亞的鑲嵌機構,還聯系到了歐洲的客戶。

新生代為文博會注入新活力。美國、韓國等國青年藝術家帶著作品亮相文博會,訪談綻放多元魅力。“我們九宮格期待在文博會繼續拓展國際視野,推動文化藝術的創新與融合。祝愿文博會未來更加輝煌,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化、推動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韓國藝術家崔澖珍說。

法國紅酒、波蘭琥珀、奧地利科創產品、伊朗地毯、土耳其工藝品……越來越多的海外參展商來到文博會,結識中國和世界各地的采購商,簽約拿下訂單。

突出交易功能 拓展交易渠道

是“大展臺”,更是“大集市”

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不僅是“博覽”,還有“交易”。也就是說,文博會不僅是文化產品的“大展臺”,更是文化產業的“大集市”。

小朋友在文博會科大訊飛展臺體驗3九宮格D奇幻空間(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文博會帶來的是真金白銀。這一點從深圳大芬油畫村的發展可見一斑。2003年,深圳大芬油畫村的油畫銷售額為8000萬元。2004年首屆文博會大芬油畫村分會場舉辦后,大芬油畫村的銷售額一下躍升到1.4億元。2023年,大芬油畫村全年總產值38億元。

大芬油畫村的蝶變只是文博會帶來的文化產業變革中的小小縮影。數據顯示,二十年來,文博會累計成交額超2.8萬億元,服務文企機構4萬多個;累計交易展示海內外文化創意產業展品超200萬種、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超7萬個。

為強化交易功能,本屆展會完善了“綜合展+專業展”辦展模式,按照專業化發展方向,設置了5個專業展和22個行業專題展區,幫助文化企業精準匹配文化產業細分領域資源。

不僅如此,還首次上線電商“文博購”,實現展會現場自提或快遞發貨的購物體驗。同時,攜手互聯網頭部直播帶貨達人及各地企業主播資源,在展館現場進行直播帶貨,為參展商提供更多交易支持。

借助文博會平臺,華夏動漫與日本世嘉株式會社簽訂VR游戲內容及設備出口合約1.05億元;福建德化的“富貴紅”瓷器引來6000萬美元訂購大單……、

創新項目與新品發布會、招商會、推介會、訂貨會等活動超200場,數量創歷史新高;“首展”“首發”“首秀”數量大幅提高;超12萬件文化產品和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現場展示、交易……本屆文博會更加突出交易功能,積極拓展交易渠道,推動線上線下互動融合。

講座觀眾在文博會上觀展(5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觀眾有新體驗,企業有新商機,產業有新活力。讓文化產品“出圈”,讓文化產業“破圈”。作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第一展”和風向標,深圳文博會見證著文化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折射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和新可能。

記者丨王瑩

終審丨陳競超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